10月12日至15日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全国总决赛在河南郑州举行。由我院学生景映翔主持的“固若金‘镗’”项目,在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创业组中斩获全国银奖,高新超、袁媛、王心爽、黄婧、高雨萱五名学子参与其中,为学校在该高水平竞赛中实现关键性跨越注入力量。这一成绩不仅是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体现,更是学院在复合型人才培育与助力区域产业升级领域的显著成效。
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委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以“我敢闯,我会创”为主题,秉持“更中国、更国际、更教育、更全面、更创新、更协同”的总体目标,共吸引了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、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、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,实现了世界百强高校全覆盖,已成为推动中外科技交流和青年人文交流的国家级重要平台。大赛期间,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线上致辞时,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殷切期望,勉励青年融入国家与世界发展大局——国际商学院学子正是以这份期许为指引,在赛场上展现专业素养与青春担当。
作为跨专业团队关键组成,我院学子以“专业赋能社会”为初心,将审计学、大数据与会计知识融入“固若金‘镗’”项目:用财务分析支撑成本测算,以逻辑思维优化方案,为项目推进提供专业支撑。在人才培养中,学院注重“理论与实践融合”,通过学科竞赛、校企合作等平台,引导学子对接行业需求、提升综合能力。此次参赛,学子们在实战中锤炼本领,既为团队助力,更彰显了学院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思路。
回忆比赛的心路历程,我院5名学生携手走过从校赛到国赛的难忘旅程,也各自沉淀下独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。袁媛感慨:“从铜奖到银奖的跨越里,深夜改方案的疲惫与团队协作的温暖,成了我面对未来最足的底气。”王心爽直言:“第一次站上国赛赛场,我不仅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,更懂了挫折中坚持比奖项更珍贵。”负责视频修订的黄婧说:“每一次剪辑都是与细节的博弈,这份国奖勋章,是团队协同最好的见证。”高雨萱则坚定表示:“把专业知识落地成幕墙领域方案,让我找到用所学赋能绿色建筑的方向。”而经历过暑期“战斗日”的高新超说道:“熬到凌晨的PPT、师生围坐的讨论,教会我高压下专注做事,这份成长比荣誉更沉甸甸。”
此次获奖,离不开学校创新创业学院领导、老师的大力支持;离不开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;更离不开国际商学院长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、推进跨学科融合的长期坚持。
未来,我院将以此次荣誉为契机,进一步激发学子创新创业热情,持续强化专业与产业需求的对接,加速项目成果转化,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、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“商院力量”,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的赛道上,以专业实力勇立时代潮头。
